满载煤炭的万吨大列在点石沟站内蒙古晋煤物流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整装待发。李 超 摄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为有效保障大宗物资运输畅通,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慢慢地增加信息化建设,实现智能化装车,创新物流服务模式,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贡献力量。一季度,草原铁路日均煤炭装车6933车,同比增加1111车、增长19.1%。内蒙古,地处祖国正北方,是国家资源富集的巨型“充电宝”,这里承担的煤炭保供量超过全国的1/3。面对巨大的物流需求,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坚持目标导向,以加快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为牵引,持续深化铁路货物运输市场改革,充分的发挥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主力军作用。3月18日3时,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调度所内灯火通明。大屏上,各站车流数据密密麻麻,仅唐包铁路,每天就有近30万吨的煤炭运往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该局集团公司细化分解任务目标,从挖掘调度潜力、保障主轴通道畅通、加强运输组织、释放紧张区段通道能力等方面制定了30项挖潜提效保障措施。包环枢纽曾因车流积压而饱受诟病,调度部门在充分的利用唐包、包兰、包西线运输能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管内通道能力,创新采用“五线分流”策略,积极组织列车经京包、呼鄂、响大、响四、公锡线迂回运输,缓解包环枢纽作业组织压力,在提升整体运输能力的同时提高重空车转换效率。这样的精准调度,源自该局集团公司扩大调度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果。调度部门充分的发挥计划引领的牵引作用和全路信息化系统优势,依托信息化系统精准匹配机车、机班与车流。调度部门各层级协同编制作业计划,将日班计划、阶段计划作为调度集中统一指挥的有力抓手,使生产管理作业岗位紧密围绕调度生产计划高效协作,精准匹配机车、机班、车流,有效解决枢纽车站机列衔接不畅的问题。3月份,该局集团公司日均装车11752车,创单月日均装车历史最高纪录。3月18日清晨,天色微亮,地处鄂尔多斯腹地的罕台川北站联创煤炭物流园内一片忙碌景象。鄂尔多斯市73座煤矿年煤炭产能达2亿吨,60%以上都在这个地方进行装车发运,日均发送量6万吨以上。储量大、产量多,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任务重。煤炭物流园里的智能装车系统,就是每日近8列万吨大列装车的重要保障。在煤炭装车现场,一节节车辆在环形装车线上缓缓前进,驶入铁路定量装车点。智能装车系统自动识别车号后,每节车辆的煤炭装载量随之确定。当系统检测到车辆经过,上方的出煤口迅速对准车辆,煤炭随即倾泻而下。随着列车的前进,防冻剂喷洒、煤炭装载、平整煤面、抑尘作业等多道工序同步进行,一节车辆约1分钟就能载满煤炭。有了智能装车系统,列车装载一整列煤炭的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缩减到2小时,误差由原来的每节车辆3%降低到每列车3。同时,系统还可以自动完成配料、车辆动态跟踪、卸料等,实现从给煤、输煤、配煤、机车对位到装车结束的全流程、智能化无人操作。罕台川北站只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货运上量的一个缩影。为做好煤炭运输工作,该局集团公司成立工作专班,与地方政府、直供电厂建立沟通机制,确保各发电企业用煤可耗天数动态保持在20天以上。他们通过一系列分析到港煤炭上下游市场形势,统筹用好价格、服务、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确保应装尽装、运输需求充分满足。目前,内蒙古中西部37家煤炭装车基地,有73%已经实现了智能化装车,有效保障了能源运输供应。“综合成本降低了,效益自然上去了,这就是选择铁路的理由!”在鄂尔多斯慕泰林煤炭公司,负责人赵敏算了一笔账:通过铁路物流总包,短驳、包装、仓储、配送等全链条运输,不但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而且将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降低了近20%。“要坚持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推动物流服务提质升级客户发端退一步,我们的运输就要跟一程;客户的需求进一步,我们的服务就要提一级。”这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在货运上量攻坚时期的服务理念。在包头铁路物流中心营销部副主任张贺的电脑里,存着34份“个性化方案”:“宁波尚朗公司需要门到港服务,我们就整合18家短驳车队;华润电厂担心冻煤损耗,我们定制防冻液喷洒+篷布苫盖方案。”翻开物流总包项目台账,每个客户都有专属的“成本+效率”平衡模型,甚至细化到厂区短驳路线的优化。近年来,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主动融入客户供应链、产业链管理,持续在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前后一公里”上想办法、拓路子,千方百计为客户降成本、省流程;依托“物流总包”新模式,积极开发“时效保障、经济合理、全流程服务”的物流产品。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营销服务人员以客户服务标准为指导,主动融入市场、强化对接服务,深入走访发运客户,延伸提供发端短驳、站台仓储装卸、地铁运输等前端服务。“重去重回”实现陆地双赢,“铁路运费贷”项目积极落地,整修“一条线”实现运输“门到门”,“管家式”服务揽来“公转铁”货源一项项努力前置物流运输服务端口的新举措,让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大有收获。截至4月3日,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今年开发物流总包项目63个,全年锁定合同运量11515万吨,已兑现合同运量3470.5万吨。智驭“乌金” 畅达四方 智驭“乌金” 畅达四方 ——关于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货运上量的调查 满载煤炭的万吨大列在点石沟站内蒙古晋煤物流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整装待发。李 超 摄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为有效保障大宗物资运输畅通,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慢慢地增加信息化建设,实现智能化装车,创新物流服务模式,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贡献力量。一季度,草原铁路日均煤炭装车6933车,同比增加1111车、增长19.1%。 内蒙古,地处祖国正北方,是国家资源富集的巨型“充电宝”,这里承担的煤炭保供量超过全国的1/3。面对巨大的物流需求,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坚持目标导向,以加快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为牵引,持续深化铁路货物运输市场改革,充分的发挥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主力军作用。 智能调度: 信息化武装“最强大脑” 3月18日3时,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调度所内灯火通明。大屏上,各站车流数据密密麻麻,仅唐包铁路,每天就有近30万吨的煤炭运往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该局集团公司细化分解任务目标,从挖掘调度潜力、保障主轴通道畅通、加强运输组织、释放紧张区段通道能力等方面制定了30项挖潜提效保障措施。 包环枢纽曾因车流积压而饱受诟病,调度部门在充分的利用唐包、包兰、包西线运输能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管内通道能力,创新采用“五线分流”策略,积极组织列车经京包、呼鄂、响大、响四、公锡线迂回运输,缓解包环枢纽作业组织压力,在提升整体运输能力的同时提高重空车转换效率。 这样的精准调度,源自该局集团公司扩大调度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果。调度部门充分的发挥计划引领的牵引作用和全路信息化系统优势,依托信息化系统精准匹配机车、机班与车流。 调度部门各层级协同编制作业计划,将日班计划、阶段计划作为调度集中统一指挥的有力抓手,使生产管理作业岗位紧密围绕调度生产计划高效协作,精准匹配机车、机班、车流,有效解决枢纽车站机列衔接不畅的问题。3月份,该局集团公司日均装车11752车,创单月日均装车历史最高纪录。 智慧装车: 1分钟装满一辆车 3月18日清晨,天色微亮,地处鄂尔多斯腹地的罕台川北站联创煤炭物流园内一片忙碌景象。鄂尔多斯市73座煤矿年煤炭产能达2亿吨,60%以上都在这个地方进行装车发运,日均发送量6万吨以上。 储量大、产量多,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任务重。煤炭物流园里的智能装车系统,就是每日近8列万吨大列装车的重要保障。 在煤炭装车现场,一节节车辆在环形装车线上缓缓前进,驶入铁路定量装车点。智能装车系统自动识别车号后,每节车辆的煤炭装载量随之确定。当系统检测到车辆经过,上方的出煤口迅速对准车辆,煤炭随即倾泻而下。随着列车的前进,防冻剂喷洒、煤炭装载、平整煤面、抑尘作业等多道工序同步进行,一节车辆约1分钟就能载满煤炭。 有了智能装车系统,列车装载一整列煤炭的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缩减到2小时,误差由原来的每节车辆3%降低到每列车3‰。同时,系统还可以自动完成配料、车辆动态跟踪、卸料等,实现从给煤、输煤、配煤、机车对位到装车结束的全流程、智能化无人操作。 罕台川北站只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货运上量的一个缩影。为做好煤炭运输工作,该局集团公司成立工作专班,与地方政府、直供电厂建立沟通机制,确保各发电企业用煤可耗天数动态保持在20天以上。他们通过一系列分析到港煤炭上下游市场形势,统筹用好价格、服务、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确保应装尽装、运输需求充分满足。 目前,内蒙古中西部37家煤炭装车基地,有73%已经实现了智能化装车,有效保障了能源运输供应。 物流总包: “降本方程式”贯穿运输全链条 “综合成本降低了,效益自然上去了,这就是选择铁路的理由!”在鄂尔多斯慕泰林煤炭公司,负责人赵敏算了一笔账:通过铁路物流总包,短驳、包装、仓储、配送等全链条运输,不但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而且将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降低了近20%。 “要坚持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推动物流服务提质升级——客户发端退一步,我们的运输就要跟一程;客户的需求进一步,我们的服务就要提一级。”这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在货运上量攻坚时期的服务理念。 在包头铁路物流中心营销部副主任张贺的电脑里,存着34份“个性化方案”:“宁波尚朗公司需要‘门到港’服务,我们就整合18家短驳车队;华润电厂担心冻煤损耗,我们定制防冻液喷洒+篷布苫盖方案。”翻开物流总包项目台账,每个客户都有专属的“成本+效率”平衡模型,甚至细化到厂区短驳路线的优化。 近年来,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主动融入客户供应链、产业链管理,持续在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前后一公里”上想办法、拓路子,千方百计为客户降成本、省流程;依托“物流总包”新模式,积极开发“时效保障、经济合理、全流程服务”的物流产品。 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营销服务人员以客户服务标准为指导,主动融入市场、强化对接服务,深入走访发运客户,延伸提供发端短驳、站台仓储装卸、地铁运输等前端服务。 “重去重回”实现陆地双赢,“铁路运费贷”项目积极落地,整修“一条线”实现运输“门到门”,“管家式”服务揽来“公转铁”货源……一项项努力前置物流运输服务端口的新举措,让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大有收获。 截至4月3日,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今年开发物流总包项目63个,全年锁定合同运量11515万吨,已兑现合同运量3470.5万吨。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铁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本网外链内容出于展示更多详细的信息的目的,任何外链的网页失效或被篡改均与本网无关。